
頭暈的六大原因及解決方法
頭暈的六大成因|頭暈的不同類別|如何檢測頭暈?|頭暈的治療方法|頭暈可以在家中的治療運動|物理治療師的角色及願景
物理治療如何協助處理頭暈問題?
頭暈的六大成因
1. 低血壓和低血糖:
當突然站起時,身體姿勢的快速改變會使血液在短時間內無法充分供應到大腦,導致血壓暫時下降,引發頭暈,這就是常見的體位性低血壓。而長時間未進食或過度消耗後,身體血糖水平降低,大腦缺乏足夠的能量供應,也會產生頭暈感,一般補充糖分後症狀會有所緩解。
2. 心血管疾病:
心臟功能受損,如心力衰竭,無法有效地將血液泵送到全身,會造成腦部供血不足,引發頭暈。另外,動脈硬化使血管彈性降低、管腔變窄,影響了腦部的血液流通,同樣是導致頭暈的重要心血管因素。
3. 內耳系統問題:
內耳中的前庭系統對於維持身體平衡起著關鍵作用。當發生耳石症時,耳石脫落會干擾前庭功能,導致眩暈感強烈的頭暈;「美尼爾氏症」(Ménière's Disease)引發的內耳內淋巴積水,也會破壞內耳平衡機制,讓患者感到天旋地轉,同時常伴有耳鳴和聽力下降。
4. 神經系統疾病:
偏頭痛發作時,除了頭痛症狀外,很多患者還會伴隨頭暈,這與偏頭痛發作時腦血管的異常收縮和舒張有關。腦部腫瘤逐漸增大,會壓迫周圍腦組織,影響腦部正常功能,進而引發頭暈,通常還會伴有頭痛、嘔吐、視力模糊等其他症狀。
5. 精神因素:
長期處於精神緊張、焦慮、壓力過大的狀態下,人體會分泌過多的應激激素,影響神經系統的正常調節,導致頭暈。這種頭暈往往在情緒波動較大時加重,休息和放鬆後可能會有所減輕。
6. 頸椎因素:
長期低頭工作、不良的坐姿或睡姿等,都可能導致頸部肌肉處於緊張狀態。頸部肌肉緊張會引起頸部血管和神經受到牽拉或壓迫,影響血液循環和神經傳導。此外,肌肉緊張還會導致局部代謝產物堆積,刺激周圍的神經末梢,引發疼痛和不適感。這些因素綜合作用,可能會通過神經反射引起頭暈,同時還可能伴有頸部疼痛、僵硬、肩部酸痛等症狀。
頭暈的不同類別
1. 眩暈:
是指天旋地轉的頭暈。患者會感覺自身或周圍環境在旋轉、擺動或搖晃。眩暈的問題大機會是由耳石問題引起的,其次是內耳疾病引起,最後是腦部血管病變或神經系統問題引起。眩暈通常較為劇烈,對日常生活影響較大。
2. 頭昏:
主要表現為頭部昏沈、不清醒感,像是頭上蒙了一層東西。常見於睡眠不足、過度疲勞、高血壓、高血脂等情況。頭昏亦常見於頸椎問題引起的,患者會同時感到頸部肌肉酸痛,及頭痛及頭暈症狀。頭昏的程度相對較輕,但可能持續較長時間,容易被忽視。
3. 暈厥前狀態:
有即將失去意識、暈倒的感覺,常伴有心慌、乏力、出汗、眼前發黑等症狀。多由低血壓、低血糖、心臟疾病等導致腦部供血、供能不足引起。
頭暈的檢測方法
1. 身體檢查:
醫生首先會測量血壓、心率、血糖等基本生命體徵,判斷是否存在低血壓、高血壓、低血糖或心律失常等問題。同時,通過神經系統檢查,如檢查肢體協調能力、感覺功能等,初步排查神經系統是否存在異常。
2. 影像學檢查:
腦部CT或MRI檢查可以清晰地顯示腦部結構,幫助醫生發現是否存在腦部腫瘤、腦血管畸形、腦梗死等病變。頸部血管超聲則用於檢查頸部血管的情況,查看是否有動脈硬化、血管狹窄等影響腦部供血的因素。
3. 內耳系統檢查:
對於懷疑由內耳問題引起的頭暈,可以由物理治療師協助你進行耳石移位的測試,透過眼球轉動的方向及時間,判斷耳石移位的確實位置。
同時,物理治療師可以為病人進行前庭系統的功能測試,透過不同的臨床平衡測試,判斷前庭系統的功能狀態,確定是否存在內已病變而導致的頭暈問題。
4. 頸椎系統檢查:
對於懷疑由頸椎問題引起的頭暈,物理治療師能夠靠手法檢查,檢查頸椎是否有出現錯位情況,以及肌肉腫脹的問題。常見肌肉腫脹而導致頭暈的肌肉包括:斜角肌 (Scalene)、胸鎖乳突肌 (Sternocleodomastoid),當這些肌肉出現繃緊及腫脹的情況,便會影響血液循環,繼而導致頭暈。
橫向管道耳石移位測試
向後管道耳石移位測試
向前管道耳石移位測試
內耳前庭系統測試
頭暈的治療方法
1. 針對病因治療:
如果是低血壓引起的頭暈,患者需要增加鹽分攝入,適當多喝水,提升血容量;低血糖患者應及時補充糖分,規律飲食。對於心血管疾病導致的頭暈,需根據具體病情進行相應治療,如使用降壓藥控制高血壓,通過藥物或手術治療心臟疾病等。
2. 藥物治療:
在頭暈症狀較為嚴重時,醫生可能會開具一些藥物來緩解症狀。如抗眩暈藥物,可改善內耳循環,減輕頭暈症狀;對於因偏頭痛引起的頭暈,可能會使用止痛藥物和預防偏頭痛發作的藥物。
3. 物理治療 — 前庭復康治療:
內耳疾病引發的頭暈,例如耳石症可通過復位手法治療,將移位的耳石復位,解決天旋地轉頭暈的問題。而前庭系統功能失調的問題,則可以以靠物理治療復康運動針對性解決問題,復康運動包括三大類:
a)眼球穩定性運動 (Gaze Stabilization)
b) 姿勢平衡穩定性運動 (Posture Stabilisation)
c) 前庭系統訓練運動 (Motion Sensitivity Exercise)
4. 頸椎物理治療:
如果是由於頸椎問題引起的頭暈,物理治療師能夠透過手法檢查,檢查有問題的關節及肌肉,繼而用手法治療對症下藥解決問題。除了手法治療外,物理治療師能夠透過針灸、拔罐、電療儀器、肌肉放鬆儀器等幫助鞏固治療效果。詳細資料可以查看以下影片及資訊。
物理治療如何協助處理頭暈問題?
1. Epley 治療方法:
這是一種專門用於治療耳石症引起的耳水不平衡的復位手法。患者平躺在床上,頭向患側轉45度,保持一段時間後,快速向另一側轉動身體和頭部,然後慢慢坐起。每個動作保持一定時間,重復多次。
影片示例:
https://youtu.be/hbv9jpxm2AM?si=3gx8M4YX8sLuK7hx
2. Semont 治療方法:
患者先坐在床邊,頭向患側轉45度,然後迅速躺下,身體向另一側轉動,頭也跟著轉動,再慢慢坐起。同樣,每個動作需規範進行,重復操作。
影片示例:
https://youtu.be/8dmisxLnUD4?si=QKxNgur-TDY46doQ
3. 前庭系統頭暈訓練:
進行一些簡單的平衡訓練,如單腳站立、閉目行走等,有助於提高身體的平衡能力,減輕耳水不平衡帶來的不適。
影片示例:
4. 頸椎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師協助病人進行手法治療,幫助放鬆腫脹的頸部肌肉,以及幫助頸椎復位,解決頸椎移位及頸部肌肉腫脹而引起的頭暈問題。
同時配合針灸、拔罐、電療儀器鞏固治療效果。
影片示例:
在家中可以做的平衡運動
1. 單腳平衡訓練:
簡單的單腳站立訓練,每次站立30 - 60秒,左右腳交替進行,每天進行3 - 4組。
2. 前後腳平衡訓練:
可以嘗試走直線,在平坦的地面上畫一條直線,沿著直線緩慢行走,這有助於提高身體的平衡能力,改善因內耳或神經系統問題導致的頭暈。
3. 頸部運動:
緩慢地進行頸部的前屈、後伸、左右側屈和旋轉運動,每個動作保持3 - 5秒,重復10 - 15次。這些運動可以緩解頸部肌肉緊張,改善頸部血液循環,減輕因頸椎病引起的頭暈。
4. 有氧運動:
適度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瑜伽等,能夠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身體的整體健康水平,對緩解頭暈症狀也有一定幫助。每周進行3 - 5次,每次運動30分鐘左右為宜。
物理治療師的角色及願景
凝聚頭暈治療中心,是由物理治療師主理,專門治療所有由於內耳系統而引起的頭暈問題,尤其耳石移位、前庭系統功能失調問題、頸椎錯位導致的頭暈問題。過往已有不少客人接受我們的治療後,得以解決他們長期頭暈的問題,並獲得各方給予好評。
本中心希望,能夠為全香港市民服務,令大家的頭暈問題得以早日解決。有任何問題的話,歡迎與我們WhatsApp聯絡,或致電本中心電話2117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