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物理治療.JPG

髂脛束症候群 (ITBS) 的症狀、成因、
檢測方法、治療方法、預防方法

髂脛束症候群|髂脛束症候群治療|髂脛束症候群看那科|髂脛束症候群針灸|髂脛束症候群按摩|髂脛束症候群多久會好| 什麼是髂脛束症候群?|髂脛束症候群的症狀?|髂脛束症候群的成因?|什麼人會常見有髂脛束症候群?|髂脛束症候群測試方法?|如何治療髂脛束症候群?|髂脛束症候群 vs 跑步膝?

髂脛束症候群(Iliotibial Band Syndrome,簡稱ITBS)是很多跑手常見會出現的問題,通常疼痛的位置在膝蓋外側地方,尤其是下斜的時候疼痛最嚴重,疼痛會一直由膝蓋外側一直延伸至臀部位置。今天此文章會和大家詳細解釋髂脛束症候群 (ITBS) 的成因、成因、檢測方法、治療方法及預防方法。

錨點 1

什麼是髂脛束症候群?

髂脛束 (ITB) 是大腿外側一條從髖部延伸到膝部的結締組織,它對維持膝關節外側穩定協助腿部運動起著重要作用。當髂脛束在股骨外上髁處反復摩擦、發炎,引發一系列不適症狀時,就被稱為髂脛束症候群,也叫「跑步膝」,是一種常見的運動損傷。

據統計,髂脛束綜合徵在女性中的患病率在 16% 至 50% 之間,在男性中的患病率在 50% 至 81% 之間。

髂脛束 (ITB) 是大腿外側一條從髖部延伸到膝部的結締組織,它對維持膝關節外側穩定和協助腿部運動起著重要作用。當髂脛束在股骨外上髁處反復摩擦、發炎,引發一系列不適症狀時,就被稱為髂脛束症候群,也叫「跑步膝」,是一種常見的運動損傷。  ​  據統計,髂脛束綜合徵在女性中的患病率在 16% 至 50% 之間,在男性中的患病率在 50% 至 81% 之間。

髂脛束症候群的常見症狀

1) 膝外側疼痛:

這是最主要的症狀,疼痛位置通常在膝關節外側的股骨外上髁處,在運動時疼痛加劇,尤其是屈伸膝關節時,休息後可能會有所緩解,但再次運動又會發作。嚴重時,疼痛還可能向上延伸至大腿外側,向下延伸至小腿

 

2) 腫脹與壓痛:

炎症刺激下,膝關節外側可能出現輕微腫脹,按壓股骨外上髁處會有明顯壓痛感,有時會有灼痛的感覺

3) 跑步及下斜時會更痛:

跑步或下樓梯時,疼痛往往會加劇,在長跑時會更明顯。當膝關節彎曲時,由於髂脛束在股骨外上髁處上彈動,可能會聽到明顯的彈響感。膝關節外側也可能會出現一些腫脹。

髂脛束症候群的原因

1) 過度使用與重復運動:

長期、大量進行跑步、騎行這類會使髂脛束與股骨外上髁頻繁摩擦的運動,過度使用髂脛束,容易引發炎症。例如馬拉松選手,在長期高強度訓練中,髂脛束不斷受到牽拉和摩擦,患髂脛束症候群的風險大大增加。

 

2) 肌肉力量不平衡:

大腿外側肌群(如闊筋膜張肌)過強,而大腿內側肌群相對薄弱,這種力量失衡會導致髂脛束過度緊張,增加摩擦損傷幾率。

3) 臀部肌肉力量不足:

臀大肌負責髖伸和髖外旋,臀中肌負責髖外展,如它們的力量不足會令髖部內收、內旋,增加骼脛束的張力。

4) 跑步姿勢不正確:

跑步姿勢不正確(如過度內旋或外旋)會改變腿部正常受力分布,使髂脛束承受過多壓力,從而導致損傷。

5) 扁平足:

扁平足患者,由於足弓塌陷,在跑步時會影響腿部力線,使髂脛束受力不均。

髂脛束症候群的檢查方法

我們可以用測試 Ober Test 去評估髂脛束的緊張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攣縮等異常情況,輔助診斷髂脛束症候群、臀肌攣縮症等疾病。

檢查步驟:

  1. 患者體位:患者側卧在檢查床上,被檢查側在上,健側在下。健側下肢伸直緊貼床面,患側髖關節屈曲 90°,膝關節也屈曲 90°。

  2. 檢查操作:檢查者站在患者身後,一手固定患者的骨盆,防止其在檢查過程中移動,另一手握住患側腳踝,將患側髖關節外展並後伸,然後緩慢放下患側下肢,使其自然下落。

  3. 觀察結果

  4. 陽性結果:如果患側下肢在自然下落過程中不能落到床面,或在下落過程中出現彈響、疼痛等不適症狀,則為Ober Test 為陽性,提示可能存在髂脛束緊張或攣縮,常見於髂脛束症候群等疾病。

髂脛束症候群的治療方法

​治療髂脛束症候群,我們必須知道問題的成因是因為肌力不平衡而導致痛症出現,所以,我們會將整個治療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放鬆髂脛束附近的肌肉,第二是強化臀部肌肉力量第三是重新改善跑姿問題

 

第一個階段:放鬆髂脛束附近的肌肉
要解決因摩擦而產生的炎症外,我們有以下組織也必一定要用手法治療處理:

1️⃣ TFL 闊筋膜張肌
2️⃣ Gluteus Medius/ Minimus 臀部肌肉
3️⃣ Lateral Quadriceps 外側四頭肌

我們會運用針灸、拔罐、電療、超聲波、肌肉放鬆儀器等等幫助鞏固治療效果,解決肌肉不平衡的問題。

  • 治療方法:

    • 手法治療: 通過專業的按摩和關節鬆動術,放鬆緊張的髂脛束、股四頭肌、闊筋膜張肌、臀中肌等肌肉,改善軟組織柔韌性,促進血液循環。

    • 針灸治療: 通過刺激特定穴位,疏通經絡,緩解疼痛,促進炎症消退。

    • 拔罐治療: 利用負壓原理,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症代謝,緩解肌肉緊張。

    • 超聲波治療: 利用超聲波的熱效應和機械效應,促進組織修復,緩解疼痛和炎症。

    • 電療: 通過低頻電刺激,促進肌肉放鬆,緩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正在做手法治療治療髂脛束症候群

​治療髂脛束症候群,我們必須知道問題的成因是因為肌力不平衡而導致痛症出現,所以,我們會將整個治療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放鬆髂脛束附近的肌肉,第二是強化臀部肌肉力量,第三是重新改善跑姿問題。    第一個階段:放鬆髂脛束附近的肌肉​ 要解決因摩擦而產生的炎症外,我們有以下組織也必一定要用手法治療處理:  1️⃣ TFL 闊筋膜張肌 2️⃣ Gluteus Medius/ Minimus 臀部肌肉 3️⃣ Lateral Quadriceps 外側四頭肌​  ​  ��我們會運用針灸、拔罐、電療、超聲波、肌肉放鬆儀器等等幫助鞏固治療效果,解決肌肉不平衡的問題。  ​  治療方法:  手法治療: 通過專業的按摩和關節鬆動術,放鬆緊張的髂脛束、股四頭肌、闊筋膜張肌、臀中肌等肌肉,改善軟組織柔韌性,促進血液循環。  針灸治療: 通過刺激特定穴位,疏通經絡,緩解疼痛,促進炎症消退。  拔罐治療: 利用負壓原理,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症代謝,緩解肌肉緊張。  超聲波治療: 利用超聲波的熱效應和機械效應,促進組織修復,緩解疼痛和炎症。  電療: 通過低頻電刺激,促進肌肉放鬆,緩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正在做拔罐治療髂脛束症候群

​治療髂脛束症候群,我們必須知道問題的成因是因為肌力不平衡而導致痛症出現,所以,我們會將整個治療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放鬆髂脛束附近的肌肉,第二是強化臀部肌肉力量,第三是重新改善跑姿問題。    第一個階段:放鬆髂脛束附近的肌肉​ 要解決因摩擦而產生的炎症外,我們有以下組織也必一定要用手法治療處理:  1️⃣ TFL 闊筋膜張肌 2️⃣ Gluteus Medius/ Minimus 臀部肌肉 3️⃣ Lateral Quadriceps 外側四頭肌​  ​  我們會運用針灸、拔罐、電療、超聲波、肌肉放鬆儀器等等幫助鞏固治療效果,解決肌肉不平衡的問題。  ​  治療方法:  手法治療: 通過專業的按摩和關節鬆動術,放鬆緊張的髂脛束、股四頭肌、闊筋膜張肌、臀中肌等肌肉,改善軟組織柔韌性,促進血液循環。  針灸治療: 通過刺激特定穴位,疏通經絡,緩解疼痛,促進炎症消退。  拔罐治療: 利用負壓原理,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症代謝,緩解肌肉緊張。  超聲波治療: 利用超聲波的熱效應和機械效應,促進組織修復,緩解疼痛和炎症。  電療: 通過低頻電刺激,促進肌肉放鬆,緩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正在做電療治療髂脛束症候群

​治療髂脛束症候群,我們必須知道問題的成因是因為肌力不平衡而導致痛症出現,所以,我們會將整個治療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放鬆髂脛束附近的肌肉,第二是強化臀部肌肉力量,第三是重新改善跑姿問題。    第一個階段:放鬆髂脛束附近的肌肉​ 要解決因摩擦而產生的炎症外,我們有以下組織也必一定要用手法治療處理:  1️⃣ TFL 闊筋膜張肌 2️⃣ Gluteus Medius/ Minimus 臀部肌肉 3️⃣ Lateral Quadriceps 外側四頭肌​  ​  我們會運用針灸、拔罐、電療、超聲波、肌肉放鬆儀器等等幫助鞏固治療效果,解決肌肉不平衡的問題。  ​  治療方法:  手法治療: 通過專業的按摩和關節鬆動術,放鬆緊張的髂脛束、股四頭肌、闊筋膜張肌、臀中肌等肌肉,改善軟組織柔韌性,促進血液循環。  針灸治療: 通過刺激特定穴位,疏通經絡,緩解疼痛,促進炎症消退。  拔罐治療: 利用負壓原理,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症代謝,緩解肌肉緊張。  超聲波治療: 利用超聲波的熱效應和機械效應,促進組織修復,緩解疼痛和炎症。  電療: 通過低頻電刺激,促進肌肉放鬆,緩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正在做針灸治療髂脛束症候群

​治療髂脛束症候群,我們必須知道問題的成因是因為肌力不平衡而導致痛症出現,所以,我們會將整個治療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放鬆髂脛束附近的肌肉,第二是強化臀部肌肉力量,第三是重新改善跑姿問題。    第一個階段:放鬆髂脛束附近的肌肉​ 要解決因摩擦而產生的炎症外,我們有以下組織也必一定要用手法治療處理:  1️⃣ TFL 闊筋膜張肌 2️⃣ Gluteus Medius/ Minimus 臀部肌肉 3️⃣ Lateral Quadriceps 外側四頭肌​  ​  我們會運用針灸、拔罐、電療、超聲波、肌肉放鬆儀器等等幫助鞏固治療效果,解決肌肉不平衡的問題。  ​  治療方法:  手法治療: 通過專業的按摩和關節鬆動術,放鬆緊張的髂脛束、股四頭肌、闊筋膜張肌、臀中肌等肌肉,改善軟組織柔韌性,促進血液循環。  針灸治療: 通過刺激特定穴位,疏通經絡,緩解疼痛,促進炎症消退。  拔罐治療: 利用負壓原理,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症代謝,緩解肌肉緊張。  超聲波治療: 利用超聲波的熱效應和機械效應,促進組織修復,緩解疼痛和炎症。  電療: 通過低頻電刺激,促進肌肉放鬆,緩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正在做超聲波治療髂脛束症候群

第二個階段:強化肌肉

 

針對臀部肌肉力量不足問題,我們亦需要做相應的治療強化運動,幫助激活臀部肌肉。

我們需要重點訓練: 

1) 臀中肌 (Gluteus Medius):強化臀中肌可以提高髖關節穩定性,減少膝蓋內旋。

2) 臀部肌肉外旋的力量 (Hip External Rotation)

強化運動

蚌殼式肌肉訓練 (Hip External Rotation):

側躺,雙膝彎曲,打開上方膝蓋像蚌殼一樣,保持 5 秒後放下,重複 10-15 次。

側躺抬腿 (Hip Abduction):

側躺,上方腿伸直並慢慢抬起,保持 5 秒後放下,重複 10-15 次。

Hip Bridging

Hip Bridging

蚌殼式肌肉訓練 (Hip External Rotation):  側躺,雙膝彎曲,打開上方膝蓋像蚌殼一樣,保持 5 秒後放下,重複 10-15 次。
側躺抬腿 (Hip Abduction):  側躺,上方腿伸直並慢慢抬起,保持 5 秒後放下,重複 10-15 次。
Single leg wall squat

Single leg wall squat

第三個階段:改善跑姿的問題

 

骼脛束是一條從臀部外側延伸至膝蓋下方的結締組織,負責穩定膝蓋和髖關節。當跑姿不良時,例如膝蓋內旋或髖關節穩定性不足,會導致骼脛束過度緊繃,並與股骨外髁產生摩擦,引發炎症和疼痛。

 

常見的跑姿問題包括:

  1. 膝蓋內旋:跑步時膝蓋向內傾斜,增加骼脛束的壓力。

  2. 髖關節穩定性不足:臀部肌肉(尤其是臀中肌)無力,導致跑步時骨盆搖晃,影響下肢力學。

  3. 足弓塌陷:足部過度內翻,進一步加劇膝蓋內旋。

物理治療師會通過專業評估,找出跑者的姿勢問題,並制定治療計劃,目標在於改善跑姿、減輕疼痛並預防復發。以下是我們常用的治療方法:

跑姿分析與矯正

  • 專業評估:通過慢動作錄像分析跑者的姿勢,找出膝蓋內旋、骨盆搖晃等問題。

  • 即時反饋:在跑步機上進行訓練,物理治療師提供即時反饋,幫助跑者調整姿勢。

  • 矯正練習:例如練習單腳站立平衡、髖關節外旋動作,改善跑步時的穩定性。

第三個階段:改善跑姿的問題    骼脛束是一條從臀部外側延伸至膝蓋下方的結締組織,負責穩定膝蓋和髖關節。當跑姿不良時,例如膝蓋內旋或髖關節穩定性不足,會導致骼脛束過度緊繃,並與股骨外髁產生摩擦,引發炎症和疼痛。    常見的跑姿問題包括:  膝蓋內旋:跑步時膝蓋向內傾斜,增加骼脛束的壓力。  髖關節穩定性不足:臀部肌肉(尤其是臀中肌)無力,導致跑步時骨盆搖晃,影響下肢力學。  足弓塌陷:足部過度內翻,進一步加劇膝蓋內旋。  ​​​  物理治療師會通過專業評估,找出跑者的姿勢問題,並制定治療計劃,目標在於改善跑姿、減輕疼痛並預防復發。以下是我們常用的治療方法:  ​  跑姿分析與矯正 專業評估:通過慢動作錄像分析跑者的姿勢,找出膝蓋內旋、骨盆搖晃等問題。  即時反饋:在跑步機上進行訓練,物理治療師提供即時反饋,幫助跑者調整姿勢。  矯正練習:例如練習單腳站立平��衡、髖關節外旋動作,改善跑步時的穩定性。

常見錯誤的姿勢

髂脛束症候群看多久會好?

治療如果能夠對症下藥的話,一般3-4次治療便會有明顯改善,時間大約是 3-4 星期左右便可以完全康復。

 

改變運動習慣

經常重覆屈伸膝關節或會增加患骼脛束綜合症的機會,病人可以嘗試於訓練之間加插休息日或採用間歇訓練,即加入游泳、瑜伽等運動至訓練計劃,交替進行不同運動。

循序漸進增加跑步距離或速度

每週增加跑步距離或速度10%左右,提早備賽,一下子增加太快容易令骼脛肌過勞。

在家中如何減輕膝頭的痛楚?

方法1. 休息:

一旦確診,應立即減少或停止引發疼痛的運動,讓受損的髂脛束有足夠時間恢復,避免進一步損傷。

 

方法2. 冰敷:

在疼痛發作的急性期,每天數次冰敷膝關節外側,每次15 - 20分鐘,可減輕炎症和腫脹。

方法3. 運用滾筒或按摩球放鬆

運用滾筒或按摩球放鬆肌肉。緊記不是直接按摩骼脛束,反而要滾筒放鬆臀部肌肉,包括臀大肌、臀中肌、闊筋膜張肌、股二頭肌和股外側肌。可以有效增加髖部活動幅度,效果可以維持24小時2。但直接用滾筒或按摩球按摩骼脛束並沒有放鬆的效果。

方法4. 使用運動貼布

分散壓力,避免壓力過份集中於股骨外上髁附近的軟組織。

  1. 將貼布剪成Y型(Y-strip)

  2. 先伸直腳,將貼布的開頭貼在痛的地方

  3. 屈膝,加入拉力將貼布拉向大腿方向

在家中可以做的強化運動

​1) 拱橋運動(訓練臀大肌)

  1. 平躺於蓆上或床上

  2. 手放於身旁

  3. 將背部稍微往下壓

  4. 抬高臀部,直至與軀幹成一直線

  5. 維持10秒,做10次,重覆3組

  6. 提升難度:手放在背部下雙手緊扣

  7. 更高難度:伸直其中一隻腳

2) 側臥膝外展運動(訓練臀中肌)

  1. 側臥於蓆上或床上

  2. 手放在盆骨位置

  3. 將腳往上踢

  4. 做出髖外展的動作

  5. 維持10秒,做10次,重覆3組

  6. 減低難度:屈膝

常見問題

1) 什麼運動有較大機會患上骼脛綜合症?
進行經常需要下肢重覆大幅度屈伸的運動有較大機會患上骼脛綜合症,這麼運動包括長跑、踩單車和行山。

2) 用滾筒放鬆有效嗎?
用滾筒放鬆有效,但要按摩到正確的位置。研究顯示用滾筒放鬆臀部肌肉(臀大肌、臀中肌 、闊筋膜張肌、股二頭肌和股外側肌)可以有效增加髖部活動幅度,效果可以維持24小時。但直接用滾筒按摩骼脛束並沒有放鬆的效果。

3) 懷疑自己患上骼脛肌綜合症何時需要求醫?
大部分患者可以透過冰敷和休息減輕不適,但如果痛楚持續數天仍未有改善,於走路時都感覺痛楚,便要求醫。如果你的情況較反覆,透過增加全面的檢查的次數,找出較弱的肌肉和改善姿勢,預防再次復發。

客人好評

之前試過唔同治療師,但係一直都解決唔到肩頸問題。直到遇上啊Suen,佢會詳細解釋問題的所在,講解成因及尋找問題的根本才作出相應的治療方法,包括手法治療,針灸,拔罐,電療等等。與坊間的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大有不同。係一個值得推介的治療師!

此外,地點方便近地鐵站,環境整潔,護士安排妥當,Together Physio是一個值得推薦的治療所!

肩頸連續痛咗2個星期,愈黎愈差,甚至開始痛到訓唔到覺,每一秒都好痛,基本上靜止都痛,非常影響日常生活同工作。睇咗醫生食完藥完全無幫助,睇過一次其他物理治療都一樣完全零改善。

直到網上搵到Jeffery,完全無諗過只係做咗一次物理治療已經有明顯改善,困擾咗我2星期既痛楚竟然做咗一次已經無咁痛,去第二第三次已經明顯好左非常多! 好神奇咁慢慢將我既肩頸痛醫好緊。治療過程係痛,不過好值得! 好推薦!! 多謝Jeffery!

肩頸因為職業勞損的關係受痛楚困擾多年,睇過好多中醫、啪骨、推拿、針灸都幫唔到我,通常兩三日就打回原形,無一位醫師能夠清楚地話俾我知到底頸椎、筋膜結構到底出現咩問題,最嚴重嘅時候右手直情遞唔起,膊頭肌肉拉扯令到頸椎不正,頭部活動受到極大限制,有時條頸扯到連吞嚥都覺得有困難,夜晚瞓覺更加會覺得好頭痛,非常影響睡眠質素。

後來係經朋友介紹底下嚟咗搵Silvia,Silvia唔單止好精準咁同我講到到底我受傷嘅地方發生緊咩事,佢嘅手法治療更加可以深入到疼痛嘅地方作調整,睇頭兩三次已經感到有好轉,持續治療咗一個月之後更感受到傷患地方明顯由深層開始放鬆,頭痛、肩頸拉扯嘅問題亦得到極大改善。

好感恩遇到Silvia,每一次治療時都好有耐性,態度非常專業,而且會好清楚咁同我解釋佢係針對緊邊啲部份而去做調整,令人非常安心。強烈推薦有肩頸問題嘅朋友嘗試預約。

肩頸痛咗一段時間,至到手痹,知道不可以再拖

經人介紹揾咗Jeffrey, 非常細心講解,加上中西結合治療,兩次已見成效,6次已基本上完全康復。

完全唔登症,本人特別欣賞。

Wilson fixed my chronic shoulder pain, which tortured me for more than one year, in only four,five sessions! He was able to zero in on the root cause and explain it to me patiently. The rehab exercise was also easy to follow and facilitated my shoulders miraculous recovery!!! Thank you Wilson and Together Physio 🙂

歡迎到                    查看更多真實顧客分享

凝聚物理治療 physio.JPG
Facebook-Logo.wine.png
bottom of page